泥石流本纪-北京摇滚见闻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05 02:29:16
作者: 方可行(方无行)
出版社: 万象
副标题: 北京摇滚见闻录
出版年: 1996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泥石流本纪-北京摇滚见闻录]都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复杂文本。
这些趣味一开始就从作者的名字生衍生出,任何一个对台湾摇滚乐发展史稍有认识的人, 都不会对"方无行"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本书作者署名"方可行", 似乎是"方无行"的反义。我们由作者的经历,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 本书是[摇滚党纪]的续集,但作者颠覆自己的意图,我读完第一章才渐渐发现,其中过程, 老实说,是一场冒险,我越读越迷糊却又越读越清楚。像捡到一张藏宝图,沿图找路, 挖着挖着,发现居然是座粪坑,但膻臭的粪尿中又闪着刺眼的珠宝黄金。这阅读的过程, 似乎也正是作者对北京摇滚的看法。
虽然作者的文字风格本来就是口沬横飞,乒铃乓鎯地满篇夹叙插注,但因作者写作心情之故, 本书在结构上更显得杂乱无章,几无秩序。不过作者对这点并不否认, 甚至还清楚地在文中交代文本乱象产生的过程及原因。这些叙述自然也是零零碎碎地在文中随机出现, 构成一幅光怪陆离的文字奇观。
我们可以下列几种方式来阅读这突梯荒谬的文本。
一、 八卦报导:
"你不断会看到笔者故意恶心的文字或故事,其实与正文都没太大关系, 也许就只有那么一点关系,你跳过去看就接不起来了,反正有没有关系你都必须看, 非让你觉得很烂不可"--自序,p.2
作者到北京是负责为台湾唱片公司,于当地挑选艺人制作唱片,与当地摇滚乐手厮混了五年, 看遍当地摇滚民情风俗。曾为欧美台港日竞相罩上神圣光圈的北京摇滚乐, 被作者大爆惊人内幕,像是八卦杂志扒粪报导般, 硬是扯出新任选美皇后原来出身窃贼身染梅毒并有多位性伴侣。你可以读到被点名的摇滚乐手, 如何地恶形恶状,「死嗑」唱片公司、玩弄女性乐迷(文中名为「戏果」)、出卖同行朋友。就算是对北京摇滚乐完全没有一点认识的读者,都会击节称奇,连声啧啧。
二、 自传:
"也许我之所以会在这里,在本书一开始就有了结局, 但我更相信我也许是为了一个女人才编出这个幌子来写这本书, 而我身边却没有那样一个女人。.....。直到如今我依旧爱着她,直到我来到B城后, 才知道是她让我变成一个没有故乡的滚客,..."--p.187
若说北京摇滚见闻是本书叙述的主线,那贯穿其中的副线,如鬼魅般不断地缠绕读者与作者的, 便是作者零星的回忆和自传片断,除了他生活于北京的经历, 还包括他在"T城"的Roxy I担任DJ、令他痛苦难忘的女子、以及国中一次比屌大事件等等。由于作者本身即是台湾摇滚圈内传奇人物,这些经历读来倒也不累赘。除了一点偷窥的乐趣外, 作者不时流露出散文式的伤怀凄美,对读过他无数狂飙风格的乐评的读者来说, 实在有些意外,我想这或许就像那些重金属乐团一样,平常的歌吵是吵,但搞起抒情慢板, 却又是迷死人不要钱的。
三、 生态调查报告:
"在B城,为滚客量身订做金甲战袍,以证明其为滚客的上中下游工厂,是全国最具系统化, 并见其规模的。让我来看看这些齿轮所居的关节位置,及其如何转动起这一庞大的音像市场。"--p.128
我一直有个感觉,作者一直想要行文至某处,把一句话说出来,但在要说的当口, 思绪又不知飘到那去,这句话只好留到下一节再说。也许是我的错觉,因为我一直渴望读到那句话, 这就是我会买这本书的原因。在第二章末,我总算看到他开始论及邓丽君和外来资金如何影响大陆摇滚及乐手; 在第三章分析北京乐队的排练场地,演唱会形式、外在的摇滚文化(包括衣着,代步工具, 饮食,娱乐等--摇滚不只是精神而己,不是吗?)、北京摇滚工业剖析; 第四章中讨论北京前卫艺术家及大学生投入摇滚所产生的清新力量、女性摇滚乐手在摇滚圈的地位。这些内容在目录中看不出来,在书中提出的时机也嫌过于无厘头, 但对学院派流行音乐研究者来说,仍是相当重要的参考数据。
四、 诗集:
"不是每件事物都需要靠查阅完成 / 不是每个行动都需要靠查阅印证 / 不是每次旅程都需要靠查阅行止 / 不是每个作品都须要靠查阅检视 / 不是每个生命都需要靠查阅记载......"--p.51
本书每一章的标题下,都铺陈着长串诗化的句子,我想这应是作者的忘情之作, 或许他并不刻意要在书中舞文弄墨,只是情不自禁地以诗为章首之称底,他的忘情, 像是学生小说习作一样,甚至以一首四页的长诗收尾。若将本书当成诗集读, 文中其他部份可看成诗句的冗长注释。
五、 小说:
"滚圈里有说不尽的段子,和数不清的传奇,当然是很过瘾的。如果本书重点以查阅这类的信息为主, 应更适合以小说文体来表现"--p.54
把[泥石流本纪]给五马分尸是有些多此一举, 其实只要一句"报导文学"便可以把本书的文类打死。但作者似乎并不甘心用中规中矩的报导文学格式来写作, 于文中似有还无地宣称,这一切都是虚构,是谎言。作者或许不会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成小说读, 但是在全书结尾所列的参考书籍中,我们看到[影碟宝库3000上]、 [IKEA 1996目录]、[攻壳机动队]、[沙流罗]、[印度神油说明书]、[傅培梅新电视食谱].... ?读者若也以游戏的态度,把全书看成一本人物场景设定巨细弥遗的后设小说,未尝不可。
另外,以摇滚论摇滚,这本书是台湾第一本详细讨论rock,sex,drug,and money的书籍, 观回国内乐迷乐评,犹如作者的过去,不断地吸收片断的英美摇滚信息,神话摇滚精神, 或神话另类精神,其实,这个精神之中最下流,最卑劣的部份,不过就是这副模样。
方无行
另类、摇滚、配乐制作25年以上之经验
公司现有苍蝇等台湾、大陆四名艺人
唱片制作经验
大陆--唐朝、黑豹、面孔、中国火、苍蝇、摇滚北京Ⅱ、摇滚北京Ⅲ、摇滚中国、郑钧
专辑、底里、马军、妖乐队、晨辉等。
台湾--红蚂蚁、青年、3rd Nova
演唱会制作经验
伍思凯’96个人演唱会
张清芳个人演唱会三场、校园巡回演唱会八次,共数十场
王笛、曾淑勤校园巡回演唱会10场、赵咏华巡回演唱会13场、五星点将演唱会、 士林废
河道反毒演唱会/13个乐团22小时接力演出
书籍出版
曾出版2本介绍摇滚、另类音乐等相关信息书籍
“摇滚党记”二版
“泥石流本记”1996年底出版
影像制作经验
在北京拍摄十余部广告
唐朝音乐录像专辑节目制片
张楚“姐姐”音乐录像带制片
协助chennal V的“U-Rock”及“非常中国”组织摄制北京摇滚演出
方无行自述
一开始,我只是个音乐“发烧友”而已
我一开始就是所谓的音乐“发烧友”,很早的时候,我还在台湾念书的时候,就有玩一
些乐队、乐器的东西。而当时的乐队很逊,都是玩一些外国摇滚的东西,也没想过要自
己写东西。所以我们听音乐的人,就多半都朝DJ这方向走。后来我就在公馆的AC/DC放歌
,后来也去ROXY (I)当DJ。 大概86年到88年的时候,我主要是接一些案子来做,像是办
一些演唱会、做剧场的配乐或是制作人这样子,就是这样接触音乐圈的。
当时就是当制作人,所以也接触了很多唱片公司的人,当然还有艺人、歌手、乐队等等
。像那时候的士林废河道的反毒演唱会就是我弄的,其它像张清芳、伍思凯、赵咏华他
们的演唱会也都是我弄的。
北京的五月,漫天的柳絮纷飞,看了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我是91年,也就大约10年前去的,为什么会去大陆这点,我在后来(96年)出的《泥石流
本纪》里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其实讲起来就是当时为了要帮唱片公司到大陆去看看,
有哪些乐队可以不错的,所以我到了大陆绕了一大圈,从广州、西南、上海、南京到北
京、西北这些地方都待过,也跟很多当时的乐队、人有接触,包括那时候的崔健,他是
85、86年就红了的,还有很多像老哥他们这些音乐人,也是大概那时候认识的,后来就
在北京待着了。 北京给我第一个深刻印象,是这个城市有很多唯美柳树,尤其是五月,
从整个机场路一直到城里,漫天的柳絮纷飞,看了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兴奋从心底窜出
。
“直接流行”帮大陆乐队在其它地区做发行,因为在那儿,没有办法说走就走
“直接流行”是我们想帮一些大陆的乐队在其它地区做个发行,就开了这个唱片公司,
其实大陆有许多乐队真的很不错的,但是在那个地方,你没有办法说走就走出去,所以
就有成立“直接流行”的想法。我们除了在大陆有录音室以外,在台湾也花了很多钱盖
了一个录音室,就在八德路那边,那里的器材和人(录音师)都是国际水准的。
大陆乐队想法很多,缺乏的是资源;台湾乐队是资源很多,但缺乏想法
我一直都觉得我这边做出去的东西,品质一定要是很高的,不要和国外的东西一比就被
比下去了,所以我对我们出版的音乐,要求一直很高。我也和我们这边的乐队说,不过
大陆那边的乐队和台湾这边的比较不一样的一点,他们的自我要求比较高,通常你给了
他们一些东西,他就会自己想办法学,不只弄到会,而且弄到精。所以大陆那边的乐队
想法很多,缺乏的是资源;而台湾的乐队很多是资源很充足,但是缺乏想法,有许多连
自己做歌或是玩摇滚乐的原因、想法都没有。
“泥石流”是普通烂泥巴,一旦动起来,便成一种破坏力很强的东西
“泥石流系列”就是一群自称为是“泥石流”的人,像苍蝇、底里他们,是比崔建还晚
出道的滚客,较新一辈的乐队。这些人台湾朋友们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我们把他们的音
乐出版到全世界去,现在在各地都很受欢迎,在荷兰,甚至还有人帮他们出一本书是苍
蝇的自传。现在这些东西也有在台湾发行,我们希望台湾的音乐朋友们也可以听一听他
们的东西。 所谓“泥石流”就是台湾所说的“土石流”,本来是普通的烂泥巴,一旦运
动起来,便成了一种破坏力很强的东西,底里他们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称自己是
泥石流吧。
“直接流行”发行的乐队,现阶段以大陆的为主
我们一开始都是包给别人发,像是BMG、EMI等等公司,但是后来因为发的量少,各种东
西、税什么的一抽起来,总觉得不如自己来发算了,但是因为没有铺货的通路,市场不
太容易打出去,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克服这些问题。另外,我们的乐队,现在是大陆的为
主,以后则会是以台湾和大陆一半一半的数量来做。因为在台湾搞发行,和在大陆不太
一样,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在大陆只要你有出唱片,要从早唱到晚都不是什么难事
在大陆最困难的,除了乐手很多是那种“江湖侠士”,很多东西只要违背了他们的那些
“原则”,他们就翻脸不认,这种状况比较麻烦以外,唱片公司也是一个问题。他们的
唱片公司都是国营的,艺人歌手也没有什么版税的,因为都是国营的,所以你的东西要
通过审查,然后他会和你谈“包底”的数目,通常看人和音乐,包底几百张甚至几千张
都有,然后卖几张、出几版都是他的事,卖多了你也抽不到钱。但是那边的歌手、乐队
比较没有这点的问题,他们有很多都是只要有发行就好,再来就是尽量帮他们争取演出
的机会。那边的演出机会比台湾多的多了,只要你有出唱片,有点名气,要从早唱到晚
都不是什么难事。当然那边的乐队也是有一些问题的,不过总括来讲,没有我们在台湾
遇到的问题那么多。
做出来的东西品质一定要能摆的上国际,不要老是以那一点点的市场为考虑
台湾的很多乐队不信任唱片公司,不敢把东西放心让公司去弄。这点是互相循环的,唱
片公司没把一个乐队搞好,包括这个乐队和其它的乐队就都不信任他们,然后这样子宣
传、什么的就更困难,这点唱片公司和乐队都有责任,不是怪哪一边就可以解决的。 第
三点是做出来东西的品质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做出来的东西一定品质要摆的上国际
,不要老是以那一点点的市场为考虑,大陆早就有很多歌手、乐队走上国际舞台,像崔
健、唐朝他们,这一点台湾的唱片公司实在要多想想。
从不会到用计算机弄一张专辑出来,底里只花两个月,简直是天才
总括来说,台湾和大陆的两种问题其实正好是一种互补的状况。台湾的信息很多,取得
也很方便,但是很多人做东西的时候都没有正确的想法、观念,甚至是完全没想法。而
大陆那边则是对新信息和新的技术非常缺乏,有很多人不懂怎么用一些新的东西来完成
他音乐,像是计算机之类的。但是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是很愿意学的,像底里就是两
个月之内学会用计算机做音乐的。那时候我借给他一部计算机,跟他讲:你先好好学学
,以后再还我钱,不然还不出钱来,你就要用这部计算机做一张专辑出来还我。结果我
本来想一年的,但是底里两个月就用计算机弄了一张专辑出来,而且真的做的很棒,简
直是天才。 这些大陆滚圈的人,他们不但愿意学,真的在学的时候,那股拼劲是很可怕
的,他们会坐在计算机面整整一年,把那里面的东西彻彻底底的弄个明白。但是碍于资
源,他们对这种新科技的使用,包括网络的使用,还是不像台湾这么普遍(当然这几年
来已经很接近了)。
大陆玩摇滚乐的人多半是最穷、生活品质最糟糕的一批人
大陆玩摇滚乐的人有多半是这最穷、生活品质最糟糕的一批人,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好顾
忌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丢的,也就不在乎了。所以他们要搞起音乐来,就是轰轰烈烈
的,而且那种想法非常深刻,做每一首歌都是真的有想法的,很认真的。但是台湾的乐
队他们多半还是学生,或者本来有个职业,或者他们至少不用因为玩音乐而真的饿死的
,大概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做歌的观念并不强烈,多半也只是玩玩而已。
台湾信息取得容易,比较适合先从外国的乐风着手
大陆是个文化融合非常厉害的地方,他们很多都对其他地方的音乐、文化能知道一点。
所以你随便哼个地方的小调,他们能分的出来那是陜西的、还是新疆的,还是山东的,
他们的文化充满了地区性,但是对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也都认识的满清楚。简单讲,大陆
地方大各地的剧曲不同,所以在做音乐的时候,很容易就用了这些元素进去。 台湾比起
来,其实比较适合先从外国的乐风着手,一方面台湾取得这些信息比较容易,一方面台
湾这么多年来的摇滚乐发展,本来就是与外国的发展比较密切,所以与其强求一定要去
运用什么传统的台湾、中国的古典音乐元素,不如专心朝外国的风格去摸索比较好。
他们满脑子的音乐是小调或戏曲,做起来自然有那个味道
摇滚乐大概是十几年前才到了北京的,而且玩摇滚的人又穷,买不起很多唱片,所以他
们听的东西没那么多。而且人对最初接触的音乐印象最深刻,大陆很多玩摇滚的人,是
这几年才在听摇滚的,以前他们满脑子的音乐是那些地方小调或是戏曲里的音乐,所以
做起来自然有那个味道,这点是台湾的滚客们要学都学不来的。台湾最近也有在用摇滚
乐做古早台湾音乐的,这也是一条出路,但是这里做的也有好有坏,我是觉的如果做音
乐这种东西,是不用强求的,自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去做就好了。
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追赶的脚步很快,而且很认真、很透彻
我觉得电子乐这种东西的好处,是每个人都可以作上一些。起码做出来是不是大师其次
,创作的想法最少是都可以满足的,所以这个东西在音乐的历史上是会有一席之地的。
台湾是个信息很丰富的地方,所以当DJ是不错的,因为对别的地方的音乐,你可以很快
的就听到。音乐的欣赏(评鉴)和创作是两个同等重要的东西,不是说创作就一定比较
高级。而大陆则是创作力很不错,因为他们那里的人做东西有想法,所以可以做出自己
味道的东西。
以Hip Hop来说,美、日、欧都有自己的风格,也都是在相同的架构之下的,所以玩电子
、或舞曲的东西重要的并不是你样怎么标新立异,在同样的东西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
法的才是最屌的。大陆的电子乐发展就如我所说的,因为器材、信息不够就会有发展上
的限制。但是他们的精神很可怕,他们会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不断的逼自己去进
步,所以追赶的脚步很快,而且很认真、很透彻。像现在大陆已经有不少做电的东西做
的很棒的,像我知道的一个团叫“超级市场”,是一个叫张亚东的人弄的,他们就是做
Techno的东西,而且做的东西都很不错。
作者介绍:
方无行,本名方龙骧,英文名Spinfun,1960年10月出生于台北。
因与摇滚乐的一种心性相合,少年时即涉身摇滚乐在台湾的推广,又正赶上70年代摇滚乐在台湾的流行,他少年得志,先是在早年没有那么严厉的版权管制的时代,通过发行盗版唱片赚了不少钱,后来又去了唱片公司当管理层;台湾第一支摇滚乐队“红蚂蚁乐团”出的原创专辑就是经他之手。方无行基本上也是北京摇滚圈依然创作力丰沛的左小祖咒的御用制作人,除了一、二张专辑外,其它所有专辑包括《你知道东方在哪一边》皆出自他的雕琢。而丰江舟、陈底里从传统摇滚乐转向电子乐,也离不开他在中间的斡旋。
特别声明:
①以上内容(如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包括在内)均来自媒体等网络平台,本网站平台仅做信息存储之用。绝无商业营销之用。
②网站主要记录的是摇滚相关内容,乐队主要以乐队名称和部分经历为主,由于乐队内部乐手的更换不能及时被收录调整,故此敬请谅解。
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记录,在未来我们还能看到这份备忘,去回忆过去,举杯畅谈。
④有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13560383102/13246826865)联系,非常感谢!